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5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近日,深圳最大规模高铁站西丽高铁枢纽建设迎来新进展。新建西丽高铁站及相关工程XLSG-1标塘朗山隧道进口动走3线顺利进洞施工,标志着项目隧道工程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塘朗山隧道是连接西丽高铁站与深圳北动车所的动车组走行线控制性工程,全长8.021千米,设计时速为120千米,其中动走3线全长1607.35米,进口段长113米,为矩形明洞结构。西丽高铁枢纽不只是车站,更是一个“站-产-城”融合发展的国家级试点项目。目前,高铁车站、轨道交通部分工程已经开始施工并稳步推进中。
超级枢纽为核
构建“南站北城、十字轴带”空间
据悉,拥有全市最大高铁站和轨道交通换乘站的西丽高铁新城,位于深圳科创中轴(深圳湾-科技园-西丽)与“山海连城”重要节点(大沙河水廊、双界河水廊)的山海绿廊双轴交汇黄金地段,被广深高速、龙珠大道、沙河西路、南海大道四条主干路环绕,占地面积1.89平方公里。西丽高铁枢纽作为深圳“五主五辅”铁路客运主枢纽之一,将汇集4条国家铁路、2条城际铁路和4条地铁线路,规模超过深圳北站。建成后,将成为深圳最大的高铁站和轨道交通换乘站,对深圳建设国家铁路枢纽城市,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西丽高铁枢纽及南侧交通接驳通道组成的交通功能片区,正是西丽高铁新城“南站北城、十字轴带”空间结构中的“南站”要素,“北城”则为北侧科技创新服务和高品质生活片区,“十字轴带”为南北向科技创新轴和东西向的站城融合带。西丽高铁新城南北分别连接西丽湖科教城、留仙洞总部基地和南山科技园,在绿色空间网络构建上,将贯彻生态优先理念,借助丝带公园与大沙河长廊实现立体联动,营造“公园里的总部园区”。同时,西丽高铁新城衔接“一脊一带二十廊”魅力生态骨架,强化片区作为深圳生态网络关键节点的作用。
试点“立体营城”
对标“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创新不止步于地上空间,西丽高铁新城作为深圳重点建设的总部经济集聚区之一,也将努力打造全国空间开发立体营城、集约高效的典范。”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比如以立体化生态设计理念,重构复合型公共空间维度,创新利用桥下空间铁路沿线及轨行区上盖等低效区域。新城东侧国铁上盖空间结合慢行路径与绿化景观,打造连续可达的立体公园。桥下空间则嵌入社区体育场地与休闲设施,提升空间活力。通过屋顶绿化、空中观景平台等立体设计,构建“第六立面”生态界面,形成高密度开发区的多维绿色景观。对标“15分钟社区生活圈”,西丽高铁新城除了“站城和谐、公交优先”的综合交通总体规划思路,还将体现“绿网缝合、慢行互联”策略,缝合枢纽南北片区。通过连续的慢行廊道拉近高新区、留仙洞等周边区域的空间距离,规划地面、空中立体慢行网络,衔接轨道站点、公园与公共空间,构建5分钟见绿地。重点打造枢纽北侧站前广场、西侧带状公园等城市客厅,提供全天候开放的公共活动场所,促进“站-产-城”融合与公众共享。未来,西丽高铁新城将不只是轨道机车的交通枢纽和钢筋水泥的建筑,更吸引全球资源不断汇聚,高铁、地铁、酒店、总部、研发、居住、文娱等多元功能将在这里融合。
声明:本篇文章转载自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只做分享使用,不用于商业,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联系我们。
编辑:爱同城运营中心
来源:深圳晚报
以数字技术重构城市生态,以创新服务连接美好生活 —— 爱同城是一家集技术研发、场景运营、资源整合于一体的数字化创新企业。我们聚焦 “人、商、城” 协同发展核心,构建覆盖同城信息、企业服务、乡村振兴、矩阵营销、技术开发、文旅灯光、方案设计、代运营的一站式生态服务体系,用技术驱动与模式创新,打通生活服务、商业赋能、城市亮化三大场景,打造闭环式生态服务网络。
在照明与光影服务领域,我们延续专业基因:针对户外照明、智慧城市照明、文旅夜游场景,提供从项目分析、勘察定位、文创规划、设计落地,到产品垂直供应、施工技术支持的全链条灯光整体解决方案;以 “新形态、新理念、新零售” 模式,坚持产学研结合,助力乡村文化传承、旅游产业升级,为夜经济灯光合作与投资运营注入数字动能。
我们以 “数字赋能・连接美好” 为使命,依托行业领先的技术实力与专业团队,为终端用户提供高效、安全、便利的服务;秉承 “开放、创新” 的企业文化与 “客户至上、诚信为本、创新发展、合作共赢” 的经营理念,持续优化产品服务,助力传统企业迈入 “互联网 +” 时代,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现诚邀各界人士、行业专家、优秀企业伙伴前来考察洽谈,期待携手共筑数字化城市生态,共享发展新机遇!
扫一扫查看更多留言
扫一扫发布评论留言